学峰小说 > 穿越小说 > 大明:我,朱允熥,带着朱棣造反 > 第794章常森:废江都郡王必须死
常森语气沉着地说道。

“解大人与朝中各衙门官员们,每日都在思考如何使大明治理得更加完善,让百姓过上温饱生活。我们这些武人才疏学浅,所关心的是大明长治久安跟和谐稳定。”

“这番话可能让解大人觉得有些好笑。我等家族虽是伴随着大明建立,获得无上荣耀。但实际上,这一切荣耀都是紧紧绑定于皇恩之上的,整个家族命运也都同皇家命运息息相关。”

“贤明君主不易遇,前元统治下的大混乱后,皇上起家,我们也跟着效劳至今。眼下天下安定,五谷丰登,朝廷中有许多德高望重之人辅佐,皇上堪称万世一遇的圣君,太子亦有贤君风范。”

“近几年,太孙逐渐成熟起来。这样的局面,我们当然是心满意足的。可偏偏这时却有人图谋造反作乱,破坏现有的和平。”

“一旦朝局不稳,连累到像我们这般功勋人家时,即使不说会引起全面动乱吧,至少我们的荣耀与地位,将受到严重威胁。”

文官追求政通人和,功臣宿将同样希望国泰民安。

没有人愿意看到大明陷入动荡之中。

顶多就是期盼大明能够持续向外拓展疆域,以便让他们继续建功立业而已。

这时,汤醴轻声咳了几声。

尽管没有人明说,但实际上他们这群太孙党中,汤家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。

汤醴神色严峻、眼中透出一丝冷冽光芒。

“因此,我们非找到朱允炆不可,在太孙知道这件事情之前,就要将其定性为叛逆罪犯处理掉,斩草除根才能免去未来祸患。”

常家不能失败,徐家也是如此。

汤氏同样。

解缙闻言微微皱眉,显得有些惊讶甚至惶恐。

郑明旭也赶紧低头,不敢正视眼前状况。

毕竟那个人虽说已被贬斥许久,但仍属皇家成员。

怎么可以随意谈论呢?

真是想赶快离开这是非之地啊。

汤醴却接着补充道。

“根据从中都得到的情报来看,太孙一到凤阳便立刻实施了封闭全城,并对白莲教会进行打击行动。第二天早上,朱允炆便携妻私自离城,并且自此失去踪影,他怎敢如此大胆行动?”

“单枪匹马逃跑?很可能他是骗过了太孙等人的眼睛,在得知所有反对势力,已经被消灭殆尽的情况下,才选择趁机潜行离开。”

面对这样的情形,解缙略显犹豫。

“废江都郡王到底为何消失不见,此事尚待进一步查证。”

但正当汤醴准备反驳时,却被常森及时制止。

他脸上挂着轻微的笑容。

“其实那位废郡王是因为什么原因失踪都无所谓。只要他仍然活在这个世上且身居其位,就注定要引发一系列麻烦事件,这可不是普通的地方骚乱,或新政推进遇到阻碍能够相提并论的。”

“倘若让他被某些别有用心者,利用起来搞事情的话,把这次发生在河岸边的重大事故联系在一起,指责朝廷腐败无能的话。届时就算朝廷朝廷内部清清楚楚,可民间舆论恐怕就不会那么友善了。”

“修建拦水工程跟引洪渠需要耗费大量资源,此役又造成了不小的人员伤亡损失。若再加上外界各种流言蜚语的影响,便会让更多人认为,这是因为太孙贪污受贿或私心所致。”

“更有甚者还会重新提及,关于洪武24年发生的那件丑闻……这样一来,不仅会对太孙不利,甚至连带皇上跟太子都会受到质疑。最终结果便是大明皇室声名狼藉,沦为另一个唐朝。”

洪武24年的变故,究竟是怎样的?

原本没有人问津的皇孙,似乎一夜之间开了窍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,让人大开眼界。

接下来,宫廷内部起了波澜。

即便这风波被重重遮掩,

众人真的不明白那是一次宫廷政变吗?

而前唐时期的那些故事是怎么说的呢?

皇族冷酷无情,兄弟反目成仇。

解缙眉头紧锁,默不作声,似乎正面临一个重要抉择。

常森冷笑了一声,目光转向了低着头的郑明旭。

“郑知府。”

听到喊自己的名字,郑明旭身子微微一抖,满是疑惑地抬起头来望着常森。

“常……常统率有什么指教?”

常森的表情变得温和一些。

“如果那些反贼真的采取行动,在地方乃至朝廷制造混乱的话,那时候会出现反对新政策的奏章吗?”

郑明旭眨巴了一下眼睛,茫然地颔了颔首。

“大概……应该会出现吧……”

接着,常森又敲了几下桌子追问。

“如此情况下,会不会有直接针对太孙的弹劾文书呢?”

“额……”

犹豫了片刻后,望了解先生一眼,他最终还是低声承认。

“应该是会存在的。”

常森的眼神变得更加阴沉。

“如此看来,非除掉朱允炆不可。”

……

哒哒哒。

奉天殿,

朱元璋今天,显得与以往完全不同。

朱元璋戴着乌纱翼冠,穿着明黄色龙袍。

在多层台阶下方,站立着锦衣卫指挥使蒋瓛。

极其恭敬地跪拜在地。

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炷香,但朱元璋尚未开口说话。

心中充满疑问的蒋瓛推测着。

皇上是否正在权衡接下来要处决多少人呢?

终于,熟悉的声音响起。

“蒋瓛啊,幕府山上的人聚集完毕了吗?”

“启禀皇上,今日参加幕府山集会者已经到齐了。”

蒋瓛简短回复过后,四周再次恢复寂静。

御桌之后,朱元璋将右手缓缓放到了桌上奏报上。

封蜡已经被取下。

朱元璋嘴角勾起一丝笑意,对着仍跪在地上的蒋瓛道。

“各家的人都去了么?解缙有没有领他的学生们,创作出佳篇呢?”

“回皇上,只有魏国公未能到场,其他功勋子嗣均已出席。”

蒋瓛毫不拖泥带水地继续报告。

“解阁老与门生们,确实以攀登为主题,各自写下了诗献礼。”

朱元璋眼神平和,让人无从猜测他心中所想。

“内阁似乎冷清了许多。”

蒋瓛垂首而立,内心却在揣测不断。

内阁成员的数量又要扩充了吗?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